代工英文 免費咨詢平臺 代工sc 反電信詐騙簡訊 受害者有罪論 反詐騙宣傳文案 尋人啟事詐騙

Hi, 请登录

外汇专家(外汇专家坐堂宗校立新浪财经)

  

  非洲淘金?不得不看?的十个经典风险案例

  文/健君

  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有风险、有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对投资非洲风险的清晰认识不应该成为中国企业的心理障碍,而应该成为保证投资收益的技术工具。

  ?????

??近些年,非洲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热点。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5 年中非贸易额已经超过 2500 亿美元。中国在非洲投资的企业已经超过了 2000 家,项目遍及非洲 50 多个国家,非洲已成为中国海外在欧美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大投资目的地。???????

在此良好背景下,很多中国企业都已经或者筹划对非洲的投资计划,走出国门去非洲投资建厂。但是,过往案例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都有斩获,由于中国与非洲各国在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中国企业对非投资存在诸多风险及不确定因素,再加上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经验的缺乏,很多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折戟而归。

许多中国企业走出去,本身盲目性的风险已经很大,选择投资非洲更是高风险的行为。如果再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去防备投资非洲的高风险发生,中国企业走出去可能更多的不是机会,而是灾难。

  特有的政治和人身风险

?

  案例一:中石油因利比亚损失超数十亿

  2012 年非洲埃及、利比亚等北非国家的民主运动诱发的新一轮政治风险将中国企业推向了风口浪尖,部分非洲国家政府出台政策,严格限制中国在非投资,或没收中国企业在非资产,比如以中石油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因 2011年的利比亚政治动荡,直接导致其在利比亚大量的已建和在建海外项目终止,损失据统计超过数十亿元。

政治风险是指东道国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而对境外投资造成的风险,政治风险主要分为东道国内政治风险和东道国外政治风险。国内政治风险主要有战乱风险、政府更迭、国家征收征用风险、政策风险、国家安全和恐怖主义风险等。最为突出的,在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政局动荡或战争冲突,在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东道国基于国家安全等政治因素对境外投资所做的限制。国外政治风险主要有战争风险、制裁风险、大国博弈等由其他国家对东道国的政治策略和市场竞争策略所带来的风险。

中国企业在投资非洲前,首先要仔细研究非洲国别政治风险地图,从风险地图上可以一目了然的区分哪些是高风险国家,哪些是中低风险国家,从而做出决定,争取哪些投资机会和放弃哪些投资机会。目前,很多国际评级机构每年都会发布这样的评级报告,对于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是个不错的参考。但中国企业不能完全迷信评级机构的评级,而要结合政策、行业和风险承受能力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案例二:疟疾和抢劫是两大人身安全风险

  疟疾,这一在大多数国家已经消失的疾病还在非洲特别是中南部非洲肆虐,这一疾病虽有药物可治,但却会大大降低人的免疫力,一些国家因为疟疾的影响,居民的平均寿命只有 30 多岁。南非是非洲投资热门地区,曼德拉政府执政后,黑人在南非的地位逐渐上升,同时由于历史造成的贫富差距过大,南非成为抢劫等刑事犯罪的重灾区,很多西方公司因此都撤出了南非的投资,南非的整体经济相比之前白人统治时期倒退了十年,可以说安全和艾滋病已经成为南非经济发展的障碍。

除政治风险外,企业在非洲可能遭遇的人身安全和疾病风险也值得关注。中国企业为了争取这些人弃我取的市场机会,很多中国劳工也付出了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多年的战乱和横行的疾病是非洲吸引外商投资的大敌,很多西方公司因为安全和疾病威胁,断然放弃了一些非洲国家的投资。

  需要格外注意的法律风险

  案例三:南非的黑人经济政策

  中国企业投资南非,首先要了解南非的 BEE 政策(“黑人经济振兴政策”),很多企业因为不熟悉或者不重视 BEE 政策,导致在南非的业务长期无法正常开展。以某家大型央企为例,由于一直未达到BEE的评级,虽然进入南非市场很多年,但在政府主导的很多重大项目丢掉了投标的机会,反倒因为跟黑人的合作不顺而导致官司缠身。因此准备进入南非市场的中国企业首先要研究的就是 BEE 政策。

非洲大陆国家有被殖民的历史,因此其法律制度比较复杂。中国企业在决定在非洲投资前,建议多花些时间熟悉东道国法律,避免不熟悉当地法规导致的负面后果。这类风险可称之为法律合规风险,我们要虚心的接受,非洲虽然落后,但因为欧洲文化的影响,法律制度的建设一点都不比我们差,甚至在很多方面比我们发达。

  

外汇专家(外汇专家坐堂宗校立新浪财经)

  案例四:雇佣黑人的风险极高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如中兴、华为等也走向非洲掘金。这些企业对雇员的知识水平要求很高,但鉴于非洲整体落后的教育水平,雇佣到企业需要的人才已经是非常困难。同时,雇佣到的本地雇员法律意识强,对不合规的做法几乎是零容忍的态度,很多中国企业在工人压力下不得不成立工会,但也因此经常被本地员工举报而遭遇罢工和巨额罚款,这一现象昭示出中国企业雇员本地化的道路还任重道远。

劳动法律风险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特别是收购并购后遭遇的典型法律风险,主要包括高级雇工缺乏和非法用工的问题。在非法用工方面,中国企业历来是被当地劳工所诟病和投诉的对象。由于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管和习惯于其在中国的不良做法,一些中国企业在非洲无视当地法律,不与雇工签订劳动合同,随意解雇劳工,工资标准甚至低于所在国规定的最低保障工资,不注重保护员工基本权益,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形象。而非洲经历了多年殖民统治,处处都是西方文化的烙印,比如强势的工会组织,以及对个人自由的强调。

外汇汇出风险也是一种常见的法律风险,中国企业将资本金、利润等汇回本国时则会遭遇外汇管制。埃塞俄比亚就是采取外汇汇出管制的非洲国家之一,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埃塞俄比亚外汇极端紧缺,该国政府至今仍实行严厉的外汇管制,整个金融业也未对外资开放,而且这个问题短期内很难得到解决。

  案例五:中国产品在非洲面临信誉危机

  2014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2014年度全国出口埃及商品质量状况》白皮书,报告严厉指出,中国产品在非洲面临信誉危机。2014年全国在出口埃及装运前检验工作中共检出不合格产品6083批,货值约1.99亿美元,批次、货值不合格率同比分别增长203.99%和256.24%。我国出口非洲产品质量水平远远低于我国对欧美国家出口产品质量,主要表现在质量不合格、标识不准确、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假冒知名品牌、涉嫌商业欺诈等方面。由于产品的问题突出,我国产品在非洲的信誉已经受到严重威胁,进口国政府甚至认为我国在出口产品质量控制和贸易政策上存在歧视性待遇,有意向非洲国家倾销劣质产品。

在非洲投资,还需注意的是产品质量风险,产品质量问题一直是中国企业扩张海外市场的一大障碍,中国企业出口到非洲的产品更是如此。由于在非洲的无序竞争和相比于欧美比较宽松的市场监管,很多中国企业不重视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中国产品成为廉价质差的代名词。2012 年曝出的中国安全套侧漏引发非洲国家公共安全事件对中国制造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可能增加成本的经营风险

  案例六:安哥拉汇率风险导致损失惨重

  为了避免本地币安哥拉款扎的汇兑风险,中企与安哥拉签订的合同常常使用美元作价,但很多本地施工合同必须用本地货币。2015年石油价格的暴跌导致外汇收入减少,因为资金短缺、债务偿还压力加大,银行体系流动性不足,安哥拉本地大幅贬值(50%以上),很多中国施工企业因此项目亏损严重,有些施工方不得不中断项目施工,因为越做越赔。

汇率风险是经营风险中首当其冲的一个。汇率风险指因外汇市场变动引起汇率的变动,致使以外币计价的资产上涨或者下降所带来的风险。在此情况下,中国企业应当考虑使用套期保值等财务手段避免汇率损失。

中国企业在非洲的项目一般都以美元计价,由于中国企业外汇风险意识不强,在这一波长周期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的过程中,外汇变动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巨额的损失,外汇风险管理的好坏已经成为项目盈亏的关键因素。为此很多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项目上设置了专门的外汇专家成员对外汇操作进行设计,一些重大的项目也开始委托专门机构进行外汇操作,以保证投资的保值和增值。

  

  案例七:毛里求斯的国际税务筹划

  毛里求斯是非洲投资的避税天堂,很多外国公司为了避免过重税负,往往采取在毛里求斯设立离岸公司的方式。例如在坦桑尼亚,中国企业如果想转让其项目公司的股权给第三方,因此取得的收入需要在当地缴纳30% 的所得税,如果这家中国企业通过在毛里求斯设立的公司,间接持有坦桑尼亚项目公司的股权,那么,将毛里求斯公司的股权转让给第三方,因不涉及变更坦桑尼亚项目公司的股东,便无需缴纳坦桑尼亚的所税。

企业不懂如何安排国际税负,也会带来税收成本增加,影响企业利润。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要保证项目的回报,妥善的国际税务安排是必不可少的考量因素。全面税务筹划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它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规避企业税负,避免额外税负风险。有经验的律所或者会计师事务所都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可供借鉴。

  

  案例八:肯尼亚文化差异导致水土不服

  在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当地人有着近乎固执的时间观念,超过8小时是不可能加班的,周六周日更不可能,这个几乎100%信仰基督教的地方,他们宁可放弃1天赚几百块钱的机会,也要去教堂做礼拜。而在埃及,当地人有早上和下午祈祷的习惯,祈祷每次要花去15分钟的时间,如果不能很好地安排,这种习惯就会影响正常生产。在价值观上中非存在很大的区别,一位长期在非洲的中国老板总结:中国人认为如果不努力工作,就赚不到钱;而南非人认为明天会死,所以得活在今天。我们说人家好逸恶劳,人家却说我们欲壑难填。

中非文化的差异根深蒂固,但很多中资企业的管理者却视而不见,一味地责备非洲人民懒惰,甚至动用很多粗暴的手段进行驯服。这导致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即中资企业在非洲劳动市场的口碑普遍不佳,因此,许多本来稀缺的优秀人才更愿意选择西方企业。

此外,供应链管理风险也可能带来经营成本的增加。许多非洲国家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企业生产所需的材料以及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对非投资的中国企业如果对此认识不足,则后期在本地采购和国际物流等方面付出高昂成本,从而大大提高企业投资成本。

因此,中国企业在项目启动前,要对项目涉及的本地采购需求和分包商进行充分市场调研,对物流安排进行多轮的论证,通过科学合理的供应链管理,为公司降低税负。例如在一些离岸中心,成立离案采购平台,将利润尽量留在离岸公司,利用其零税率或者低税率为企业降低税收负担。

  非洲风险防控对策

  

基于以上总结的风险,中国企业应该清晰认识到投资非洲的风险类别,然后仔细研究应对这些重大风险的措施,在此基础上,建立全面的非洲投资的风险控制体系和风控模型。为更好地防范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的商业风险,提高非洲投资的成功率,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 :

首先,在非洲开展业务之前要实施谨慎的尽职调查,进行全面的项目可行性分析。境外投资与境内投资区别很大,中国企业面对的是极其复杂、陌生的法律环境。如果不能事先了解相关法律、政策和规则,将会置境外投资以极大的不确定性中。中国企业要对项目前尽职调查和可行性分析特别引起重视,很多中国公司往往为了省钱或者项目进度忽略此阶段,或者象征性的草草了事。孰不知,这样做不仅为企业省不了钱,而且为项目后期的风险埋下了重大隐患。

  案例九:项目可行性分析至关重要

  当对比中企与西方企业的做法时,有个经典的描述:中资企业打虎时,先爬到虎背上然后再想怎么打,而西方企业会想好一整套方案再动手。很多中资企业认为,在非洲做可行性分析的作用不大,因为人为的因素太多而很难做出准确地预测,这绝对是一大认识误区。项目可行性分析是投资非洲最为核心的一项工作,也是尽职调查结束后商业决策前的必须工作。鉴于非洲国家的投资环境很不完善,在这一阶段,要将公司设立、项目收益、交易模式、税收安排、采购物流、本地配套等投资策略进行落地,以保证项目投入的成功回报。

  

其次,实施本地化战略。相比于西方大公司,中国企业非洲投资的本地化上一直做得不好,本地化率也很低,这成为制约中国企业非洲投资做大做强的一大瓶颈。本地化是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国际化的重要标准,也是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在东道国扎根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判断一个企业对当地贡献的重要因素。

本地化主要包括劳动用工、物料采购、公共关系、情报信息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本地化。要做到本地化,一是要借助资深中介机构,掌握最及时准确的投资信息。其次,实施人才、采购等方面本土化战略,增加与当地居民、企业、政府和媒体的互动,真正融入当地,实现互生共赢,建立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公关生态系统。最后,企业可以通过企业责任的履行,在当地树立良好形象,实现企业在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弱化中国企业背景、树立跨国公司形象。与西方国际大公司相比,中国企业的中国标签太过明显,导致其抵抗国别政治影响的能力明显不足。已经做强做大的中国企业应该学习西方跨国公司的做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全球化战略,弱化企业的国家标签,强化其世界公民和本地公民的特征。

  案例十:西门子在非洲的本地化

  德国西门子公司在非洲已经耕耘百年,西门子公司在非洲各国设立了大量的实体子公司为当地提供通信、医疗、电器等方面产品和服务。如果不从其名称和内部的股东结构判断其为德国西门子公司设立的子公司,无论从管理层到黑人雇员,无论从企业文化到本地采购,你都可能认为这是一家完全的非洲公司。而大部分的中资企业还是主要以中国人为主,这一点上就和西方公司拉开了差距。

第四,积极向保险机构投保、善用双边或多边投资保护协定。对于境外投资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法律风险及其他风险,积极向保险机构投保是化解和转嫁风险的一种常见方法。在境外投资中,向保险机构投保包括商业财产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最后,适当利用中国政府的力量。相比投资发达国家的企业,对非投资的中国企业一定要更加重视中国政府的作用,具体来讲,中国政府在如下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依赖中国政府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获取充分的东道国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其次,争取中国政府双边和多边的税收和融资安排,为投资项目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再次,利用中国使领馆、商会、银行和保险机构等提供的服务,为投资项目保驾护航。

  公司首席法务官

  按上方二维码,读更多好文章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公司首席法务官

  了解更多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